撫養孩子是對父母的一種考驗和實踐。當你的孩子長大後,小朋友情緒失控有沒有什么時候會失去對自己情緒狀態的控制?我相信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有情緒失控的狀態,當這個時候,我們作為父母該怎么辦呢?
首先,需要理解為什么孩子情緒狀態會失控。因為小孩子對情緒的認知水平還很低級,他們的語言系統還沒有完全的成熟,詞彙也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他們在遇到事情時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因此孩子對情緒的表達都是很原始和直接的,小朋友情緒失控比如他們不開心的時候,會哭得聲淚俱下,他們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撒潑打滾,耍賴,摔東西,甚至大喊大叫。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表達。
其次,情緒狀態也是分等級的。有輕微的情緒感受。這時候孩子的表現就是急躁,語氣不好,急躁;中度情緒感受,此時孩子會在行為上摔東西,打自己或父母、他人,打滾,大聲喊叫;嚴重的情緒感受類似火山爆發,迅猛有力,破壞力極強,伴隨著不斷的拳打腳踢和歇斯底裏。
如果沒有父母我們可以進行很好地引導教育孩子在情緒溫度還沒上升到火山爆發時,及時覺察孩子的消極影響情緒,積極發展引導和介入,大部分情況下就能避免孩子學習情緒狀態失控,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問題自己的情緒狀態。
下面給大家舉幾個真實的對話場景,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當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開始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
如果父母只是對孩子大喊大叫,“別再扔了!住手!別再扔了!”他們不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我們可以說點別的: “親愛的,如果你現在扔掉所有的玩具,我會認為你不喜歡和動物玩耍。告訴媽媽剛才發生了什么”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么。這種行為不能直接表達他想說的話。
第二種,當孩子就是因為一個非常令人氣憤而動手打人的時候。
如果父母直接對孩子喊: “你在幹什么!住手!你再試試,我就不打你了!”這種效果不會很好。我們換句話說: “寶貝,你覺得很生氣,很生氣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打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的是,情緒感受沒有對錯,都是正常的體驗,只是表達的方式有對錯。無論是傷害別人還是傷害自己,都是錯誤的表達,是不被允許的。
第三種,當孩子因為錯誤的事情,要受到懲罰。
如果學生家長很嚴厲地說:“你看看你,弄得一團糟。別弄了,站那邊去,沒有我的允許你是不能發展過來的。”這樣的表達能力也是很傷害一個孩子的,我們教師可以直接換成:“現在需要我們先找個工作地方待會兒,讓自己進行冷靜下來吧。”
第四種,當孩子自己賭氣跟大人他們唱反調的時候。
如果父母粗魯地說,“你必須刷牙,現在!”然後孩子通常會無視大人的要求,因為有時候孩子生氣是因為他們想自己主動,這也是一種獨立的表現。在這一點上,作為成年人,我們必須學會讓孩子做出選擇,比如讓孩子選擇什么時候刷牙,或者讓他們自己選擇如何刷牙。
第五種,寶寶表現出不會進化的時候。
如果一個家長生氣地說,我已經告訴你好幾次了,你的耳朵在哪裏?你聽到我剛才說的了嗎,我們都能感覺到,我們對孩子吼得越大聲,他們就越不願意聽正確的話。我們可以說“我想看看你的小耳朵在哪兒”?我會先說出來,然後我會請你輕輕地重複給我聽,這樣我們就可以看看這只小耳朵是否把話記下來了。”
最後,要引導孩子學會調節情緒,需要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理解對方的感受;合理劃分界限,給孩子自己的責任;適當的引導,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技巧。
不要
不要試圖一次做所有事情, 設定你可以輕鬆實現的小目標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無法改變的事情上--把你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幫助自己感覺更好上
儘量不要告訴自己你是孤獨的--大多數人有時情緒低落,而且可以得到支持
更多項目...
你可能也喜欢
最热文章